第三百四十一章 皇帝的哭声-《混血八旗》


    第(2/3)页

    当八大臣将焦佑瀛执笔所拟的“上谕”呈给两宫皇太后“御览”时,西太后都翻白眼了,她和东太后刚刚抚慰八大臣的心思,真是喂了狗了。她们俩根本没有想到肃顺等人会公然的“矫诏”,不但把自己以皇太后之尊当面交代的话当成耳旁风,而且还拟了这样一道与自己的原意背道而驰、甚至假借自己六岁儿子的名义训斥自己“甚属非是”的“上谕”。两宫太后理所当然的拒绝承认这道“上谕”,顾命八大臣则开始力争,最后已经近乎胁迫两宫非得在“上谕”上加盖印章,双方陷入了十分激烈的争吵。

    “这道上谕,是谁让这么写的?” 西太后如果不是顾忌着自己太后的身份,都要跳起来了,八大臣实在是欺人太甚。八大臣全都规矩的跪着,不过一点都没在乎暴跳如雷的西太后,到是东太后怀里的小皇帝,被张牙舞爪的母亲吓了一跳。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是奴才等共同拟定的。”载垣名义上乃顾命八大臣之首,所以照例该由他先回话。当然了他就是挂个名,实际这些话,都是肃顺事先交代好的。

    “你们拟得好!我问你们几个,什么叫‘上谕’?”西太后都快被气乐了。

    “皇上说的话就叫‘上谕’。”西太后这句问话,肃顺之前没有交代,以载垣的才智,也只能做这样的回奏。

    “六岁的皇帝会说什么话?谁来替他说话?” 西太后这下可抓住了把柄,指了指偎依在旁边东太后怀里的小皇帝,厉声问道。

    清沿明制,皇太后称皇帝就叫“皇帝”,根本不象现在后世很多影视剧所描述的那样也称“皇上”,儿子怎么能是自己妈妈的上。而且这句话里还藏着西太后的话中的潜台词,她的意思很明白,皇帝不能说话,当然是应该由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来替他说话。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正为了皇上年幼,不能亲裁大政,所以大行皇帝才派定奴才几个赞襄皇上。” 肃顺眼看着载垣招架不住了,忍不住越次回奏。他的意思也明白,皇帝不能说话,是该由他们几个来替皇帝说话,没有皇太后置喙的份儿。

    话说到这里,肃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在他那里,皇太后垂帘听政已成妄想。而且隐隐然再度将此前双方“四日密谈”后,已经达成的权力分配协议全盘推翻,不过他也没说死了。皇太后要如果要推翻赞襄政务体系,就是皇太后先违约了,只要皇太后不违约,八大臣依旧愿意承认“四日密谈”的结果。

    “那我问你,董元醇奏请简派近支亲王跟你们几个一起办事,也错了吗?”肃顺到底义正词严,所以西太后不但无可辩驳也无可奈何,只好退一步转移话题。

    西太后暂且放下了垂帘的事,就算你们说垂帘听政不合祖宗家法与大行皇帝的遗命,但要小皇帝的亲叔父一起秉政,总无可厚非吧?西太后这话问得十分厉害,厉害就厉害在她抓住董元醇奏折上的“理宜守经”一条,如董元醇所说,“自古帝王莫不以亲亲尊贤为急务”一句话,恭王、醇王是小皇帝的嫡亲叔父,若要“亲亲”,则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他们参与辅政。载垣、端华、肃顺等以“疏潢宗室”的身份,此时自然不好回答,否则就有“揽权”的嫌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