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越看,他越是觉得心惊肉跳。 不是? 哥们这算是混成了京大合伙人了么?待遇这么好? “周校,你没拿错吧?” 许青山举起手里的合同,像是连珠弹一样问道。 “3000万自由支配科研经费。” “京大所属所有超算与超算集群优先使用权。” “院士级薪资待遇。” “校方推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项目评审。” “《华夏科学:数学》等5本核心期刊终审权。” “主导京大数学科学学院人才引进一票否决制。” “结束博士培养期,特聘教授,标配10人科研团队,含两名长聘副教授及5名博士后三名行政助理。每年保底4个博士生招生指标,可突破教育部限额。” “校方举荐年均两次出席中央组织的院士座谈会。” “参与制定新一代数学与人工智能教学基础国家课程标准。” “每年两个月带薪学术假,专属科学传播团队。” “京大科技园股份分成。” 许青山说了半天,看到面前这帮小老头都面色平静的盯着自己,确实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周其凤点了点头,回答道。 “这些合同上的东西我们都会落实,还有一些没有写在合同上的晋城大学也会尽全力去落实,比如我们现在已经通过特批渠道推举你入选新一轮的杰青评选。” “杰青?我不用先评优青吗?” “不需要了,特事特办。” 周其凤想了想又补充道。 “杰青和长江这一关还是比较重要的,不过今年没有长江学者申请的风声,只能先委屈你先拿杰青一年。” “我们的计划是今年先杰青,明年长江,后年你的黎曼猜想也应该已经到位了,到时候就开始去申院士,头一两次上不上无所谓,但是该申还是要申到,争取在8年之内把你推举到院士位置。” 周其凤或许也意识到了自己现在说的这句话有多么的惊世骇俗。 毕竟正常来说,这些评选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冷却期的。 也算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拿到一个学术头衔一段时间,再有一些成果积累,再去突破下一层级的头衔。 但许青山实在是太特殊了。 “我们京城大学会竭尽全力的。” 许青山哑然。 他扭头看了看,众院士都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也都没怎么说话,只看,像是来给周其凤压阵一样。 田刚的表情还有些紧张,希冀地看着许青山。 许青山安静了一会,咧嘴一笑。 他拿起了笔。 “行,我签。” 许青山自己原本是有更多的计划的未来,他也不一定会留在京城大学,可如今京城大学的诚意也确确实实的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按道理来说,就算他如今完成了这些成果,京大也可以继续拿着以前的合同让自己服务。 但他们没有。 他们给出了顶级的待遇。 所以. 谁说京大教授就不能在外面兼职当个大学校长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