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才能开拓出专业影响力。 只不过相对于前人而言,许青山这一代人占据了另一方面的优势,那就是互联网的优势。 像许青山这样的青年学者,在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之后,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广域性媒体快速的推广他的学术成果和提升他的个人声望。 同时也能在全世界范围里打造出实时的学术热点。 曾经的数学家们想要推广自己的理论,再搞出一个超级学术成就之后,还需要给自己的朋友们写信,去给其他的各种科学院递交自己的论文,在得到漫长的审核验证之后,才有机会站到大型会议的舞台上,向世界上顶尖的数学家们推广自己的数学理论。 一个重要学术成果的研究,到发展,到完全成型,短则四五年,慢则几十年都有可能。 有很多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因为学术完成度不够,所以只能把自己的一些发现留作手稿,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完全解决自己遗留下来的学术问题。 这里又要提到我们亲爱的高斯先生了。 高斯在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和助手们找到了他的数学笔记。 在他那写满了各种各样猜想和问题的笔记里,如果在当时就发表出来,至少能推动数学界提前发展半个世纪。 高老师多少是有点强迫症和完美癖的。 没有做到完美的完成度,他基本上不想发表出来。 但这同样也说明了,高老师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高老师的精力太过于分散了,太多方面他没有办法完全兼顾。 在他的笔记里,他研究了高次方程解问题,但在后来发现群论的功绩属于伽罗华和阿贝尔。 在比较早的时候,高老师就发现了椭圆函数双周期性,但他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只是记了一些思路,后来,阿贝尔和雅可比在椭圆函数上的工作完成度极高,直接开拓出了一个新领域! 高斯在自己的笔记里阐述了自己非欧几何的思路,但简单的阐述,在学术完成度远远不如罗巴切夫斯基和鲍耶。 而高斯想到要秃头的几何基础问题,在他还没去世,笔记还没有被公布之前,就已经被自己的学生黎曼解决了。 最小二乘法和二次互反率,勒让德也在同个时段发现了,正态分布发明权他还必须和人共享 或许高老师命中多少沾点运途不稳。 以致于,目前现代数学最为核心的发展方向,都和高老师的研究,以及高老师遗留下来的笔记关系不是很大。 高老师就像是给大家打好了全方位的地基。 但是真正在这些土壤上盖出了如今现代数学百花齐放高楼大厦的,另有其人。 当然这对于数学家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这代表着他们起码还拥有超越高老师的可能。 谁呢? 目前来说,还活着的,最接近这个目标的人就是格罗腾迪克。 有一个很奇妙的数据。 当代数学最重要的突破进展都来源于格老爷子的代数几何,其中包括了安德鲁·怀尔斯先生解决的费马大定理,以及德利涅解决的韦伊猜想。 而到目前位置,超过一半的菲尔兹奖,都与格老爷子的工作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未来如果没有更伟大的数学家创造出能够取代格老爷子的数学工具和新的数学思想,那百年以后,格老爷子就有往冲击NO.1。 毕竟。 这也是一位和黎曼一样,活着的时候就能够直接冲击数学史历史地位前十的存在。 而且老爷子还没怎么吃到过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如果说高斯是把所有领域走到全面,走到同时代第一,那格老爷子就是把一个方向走到极致。 代数几何、抽象化、结构化的极致。 当一个方向被走到可知极限的时候,那它就会拥有超强的辐射能力,辐射到代数、几何、数论、分析、拓扑等等。 而许青山,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可能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