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匠门小福女》


    第(2/3)页

    一圈,又一圈。

    再一次走到房间门口时,宁维则抬了抬头,余光刚好瞄到隔壁的屋顶。远处,一棵百年的老柏树枝繁叶茂,阳光正透过柏树的枝叶射下来,光点如雨滴般洒落,正照到这边的房间墙壁上。

    白亮亮的阳光刺得宁维则眼前一花,脑子里却是突然炸开了一道闪电。

    日、月、松柏?

    这不正是诗经吗?!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小雅·天保》!

    宁维则的脸蛋上透出了一抹鲜亮的粉红,满溢出兴奋和喜悦:“我知道了!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脑子里灵光一闪的物事,正是一扇屏风。确切地说,是一座砚屏,在江南一代又称为台屏。

    所谓的砚屏,就是放在书桌或者画案上的小型屏风。当然,砚屏也可以放在条案上,和青铜鼎、玉石摆件等放在一起,当作陈设摆件使用。

    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有《研屏辩》,其中写道“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其中的东坡就是苏轼苏东坡,山谷则是黄庭坚。相传是因为日光投到墨汁上,反光甚为伤眼,于是二人便发明了砚屏用来遮挡光线。后来,砚屏才渐渐演变成了富于文化气息的装饰品,而不仅仅是与文房四宝一起摆在书桌上。

    一般来说,屏风的屏心可以是跟屏身一体的,也可以是插屏式可更换的。

    宁维则细细思量着,若是要做成一体屏风的话,一是需要足够大的纹理合适的木料,二是需要优质雕工仔细打磨。因为考核只有一天,制作屏心的雕刻完全不够。

    那么,就只能做成插屏式的了。

    巡视小吏对宁维则打算做什么好奇得紧,此时频频在吉字号房门外转悠。

    宁维则眼神一凝,嘴角露出一丝得逞的笑。就是你了!

    “这位大哥,”宁维则看着小吏又转悠过来,急忙招了招手:“麻烦您帮我个忙。”

    小吏对连考两个第一的女学徒还是比较体贴的,走到宁维则的桌案前,温声问道:“怎么了?”

    “能否帮我申请一下笔墨纸砚和颜料?我想画一幅画。”

    “画画?”小吏一时摸不着头脑。今天明明是木匠考试,又不是科举,画什么画呢?这是不想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