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姑娘!你既然有此等自信,不知主攻何书?又有何高论?”殿上多的是自视甚高的读书人,见高翠兰如此嚣张,终于有人站了起来,刁难道。 “回这位大人!我读四书五经以修身立世,主攻的却是《九章算经》!”高翠兰不卑不亢道。 “九章算经?”群臣齐齐一愣,就连李治都挑了挑眉。尽管唐朝不像南宋之后对于术算之道极为鄙夷,但研究术算的终究是少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举不考! 就像现代中高考的分数占比决定了平时学生各科目的排课占比一样。在进士重诗赋策论,明经重帖经墨义的唐朝,后世被极为追捧的术算很少有人重视,毕竟,谁治国需要解方程啊! “术算是户部的绝活了。”上官仪捻了捻胡须,“只可惜户部此刻职缺甚大,就连尚书都是由老臣代领。老臣写诗尚可,但术算……还是不自取其辱了。” “上官大人代领户部,不识术算情有可原。可这也不代表朝中无人善长术算!小生不才,曾读过几遍九章算经,也算是有所涉猎。高姑娘既然自称主攻算经,不知可敢让小生出几道题目,验上一验?”有一位不服气的大臣站了出来,是清河崔氏的一名子弟。 “崔大人不愧为清河崔氏出身,果然博闻广识!”有一名小家族出身的臣子见状,立马送上彩虹屁。 李治有些犹豫,心里也不由对这些世家子弟有些不满。这姓崔的未免太不懂事。若他出的题高翠兰没有答出来,那便是落了她,黄庭和李治的面子,若她答了出来,那落的自然是清河崔氏的面子,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李治愿意看到的。 于是他将问题抛给了高翠兰,希望她能懂点事,在听说了清河崔氏的名头之后知难而退。 “高翠兰。你是否愿意接受崔爱卿的考验?放心,这本就非朕之意。你若答应且当殿堂一乐,若不答应,正好朕有要事问你。” 这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你答应了无非就是图一乐,没什么好处,你还是快点拒绝了,我们直接说正事吧。 但高翠兰哪是那种愿意忍气吞声的性子?别人都当面挑衅了,这不得给他怼回去?立马答道:“既然这位崔大人不信我,那便请出题吧!” ??? 不光李治,在场所有人包括那位崔大人都愣住了。没人会觉得在他展露身份之后,这女人还敢接受他的考验——她是想当一回小丑给大家整个活图一乐还是真不知道清河崔氏代表着什么?皇帝陛下都这么提醒了,她哪来的勇气答应的啊? “好!既然如此,那就请听题!”崔大人咬咬牙,脑中搜索着关于九章算经的记忆。 “第一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共此三道,你若能尽数答出,那我便相信你的确颇有才学!” 第(2/3)页